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制造 >

邵则琴:十多年以“姑姑”之名弥补侄子缺失的母爱

2023-08-10 03:09:40    来源:腾讯网

家住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的邵则琴是一位普通村民,可她做的事情却让邻里乡亲纷纷竖起大拇指,无不称赞其是孝老爱亲的典范。

收拾房间

深怀慈爱之心,以良善构筑和谐家庭


【资料图】

邵泽琴的母亲在她17岁时因病离世,父亲常年身体不好,弟弟还是聋哑人,使得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难。不过一家人始终相信困难总是暂时的,只要勤劳踏实,努力生活,日子总归是越过越好的。就这样,姐弟俩也在父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努力工作,并组建起了各自的小家庭。

好景不长,邵则琴的弟弟好不容易娶了个外地聋哑姑娘,弟媳妇却离家出走,留下了两岁的小朋友。考虑到聋哑弟弟独自带娃不易,在侄子上一年级时,邵则琴便和丈夫商量,把孩子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顾,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成长,以“姑姑”之名弥补了缺失的母爱。

因为侄子自小没有亲身母亲在身边,邵则琴更加注重他的成长和心理感受。她给侄子准备单独的房间,给予充足的私人空间;会参加他的每一次家长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会积极与侄子沟通交流,为其提供课后辅导……十多年来,她抚养侄子视如己出。对此,其丈夫也是全力支持,从无怨言。

“姑姑像我的妈妈一样照顾我,关心我,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她。” 侄子小琳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读书,以后赚钱孝敬姑姑和姑父,带着他们到处去旅游。

力行孝敬之举,以责任践行传统美德

2017年,父亲病重,瘫在家中,身为聋哑人的弟弟无力担负起照顾父亲的重任。此时邵则琴已嫁到邻村生活,面对这一情况,她主动提出搬回老家照顾父亲,丈夫和孩子都用行动支持邵则琴的决定。父亲住院期间,她寸步不离,忙前忙后;出院后,她细心照料,在父亲的卧室床头上常用的药物被一一标注、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衣服、被褥也都被洗得干干净净,从无异味。

邵则琴经常说:“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虽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可老父亲还是在2018年撒手人寰。邵则琴说:“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照顾父亲最后一程,没有留下遗憾,同时也很感谢家人支持我为父亲晚年尽孝。”

饱含真挚之情,以幸福诠释文明家风

互敬互爱是铸就温暖家庭港湾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婚后十几年来,邵则琴和丈夫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邵则琴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临时通知上班,这时丈夫就是她最坚强的后盾,能井井有条地帮忙照顾孩子,打理家中事务。不管是接侄子到自己家生活,还是带着家人到父亲家生活,她的爱人都是无条件支持,从无怨言。

邵则琴说:“我付出是应该的,我先生在这方面做得真的很好,很多事情想得比我还仔细,每天也是他去接送侄子上学放学。”她的爱人则是很腼腆地回应:“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你可以放心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多年下来,这个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互敬互爱的文明家风。

通讯员 浦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校对 陶善工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