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制造 >

资讯:药财有道|茯苓涨价真相解读与行情走向预判

2023-06-25 18:49:41    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今年春节后,茯苓一度跌价,2-3月间,乱陀产地价格曾经跌至最低价10元,统丁最低价跌至19元,一刀丁低至21元,3月底后,价格渐趋回暖,乱陀最高价又站上16.5元的新高,经过几次震荡反复波动,乱陀价格稳定在15至15.5元之间,相比之下,统丁、一刀丁、中心丁回升幅度就比较小,从3月初至6月12日,统丁从19元小幅涨到20.5元,一刀丁从21元涨到23元,中心丁26元涨至27.5元。

6月12日,到产地购货的客商突然增多,价格随之出现波动,小幅上涨后,价格处于每日多次变化的上涨态势,交易量成倍放大,以楚雄州茯苓交易情况为例,仅12日至14日三天的时间,茯苓丁的成交量为370余吨,是6月1日至11日的交易量的2倍,至6月22日,茯苓乱陀价格上涨为17元,统丁上涨到24元,一刀丁上涨到27元,中心丁普遍叫价34元。


(相关资料图)

笔者在简要描述春节后茯苓行情的变化情况的同时,重点复盘了6月12日后的此轮涨价情况,目的就是问一个:茯苓为什么又涨价?

此次茯苓涨价的真相

进入五月,云南旱情日益严重,引起全国上下关注,中药材市场是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不久,云南各大地产药材品种受历史上少见的旱情影响减产严重的消息甚嚣尘上,以三七、草果、砂仁为代表的的云南主产品种率先作出市场反应,购货者络绎不绝,大量资本涌入产地,价格纷纷上涨,但是,此轮中药材集体涨价中,就不见茯苓的踪影,一个月后,产地茯苓加工商、经营商在失望的叹息中纷纷抛货,毕竟距离雨季到来的时间已经不远,谁都担心茯苓或受潮、或生虫。

然而,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6月12日,涨价潮终于席卷了茯苓,但此时,产地大部分经营商手中已无大货,大货在此之前的几天内被来自各地的囤货商抢购一空,产地经营商几乎只是腾空了仓库,并没有从涨价中获得多一点的红利,原因是进入六月以后,雨季到来,云南产区空气湿度增高,茯苓容易回潮,同时,夏季高温,茯苓极易生虫,由于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中药材普遍采用常温仓库储存,产地加工商和经销商都没有建设冷库储存茯苓的意识,因此,在此轮茯苓涨价前,许多产地商担忧自己的茯苓生虫或受潮发霉,早早地抛空了库存。

此次涨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毫无征兆,宛如暴风雨,急速地来,几天内价格就快速攀高,17日之后,价格进入平稳期,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17日后,之前涌入到产地的陕西、福建、安徽等地的茯苓采购商一哄而散,纷纷抽身走人,产地再次恢复平静。笔者多方调查,发现此次亲临产地一线抢购茯苓的客商,80%以上都是投资商,传统意义上的药材经营者鲜见身影,这就不难看出,造成此次茯苓涨价的推手仍然是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四处肆虐的投机性资本,并非刚性需求恢复使然。

在此次茯苓涨价前,云南地产的大多数大宗与常用中药材都被投机性资本席卷,在三七、砂仁、草果、秦艽、白芨、重楼、当归这些价格相对较高的品种已经无货可囤的情况下,曾经创下过高价历史的茯苓就成了投机性资本瞄准的目标,这也是破解此次茯苓涨价、揭开事件真相的答案。

1.未来的行情走向

云南是全国最大的茯苓产区,按种植规模和产量划分,云南产区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子产区:普洱市和楚雄州是核心产区,大理州、保山市、临沧市、丽江市是次主产区,其他州市,如玉溪市、红河州、昆明市等,产量小,种植生产随机性大,连续性较弱。

因此,要判断云南茯苓的种植生产情况,关键是要看两个核心产区与四个次主产区的种植面积、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程度以及当地林业部门的管控政策。

2023年3月至6月初,云南省实际发展的茯苓种植面积比2022年同期减少8%左右,其原因是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底间,鲜茯苓价格相比上一个产新季低,平均价格仅在8.5元左右,最低价一度跌至7元,许多跟风种植茯苓的新种植户,今年纷纷放弃了茯苓种植,笔者在曲靖市会泽县、玉溪市通海县等地调查时就发现这样的情况。

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5月,云南茯苓的核心产区和主要的几个次主产区几乎没有有效降雨,特别是5月份以来气温较往年偏高,地表蒸发量增大,土壤湿度是最近三十年来最低的一年,3月底至5月初埋种的茯苓菌包一部分脱水干枯,菌种失去生命活性,这为2023年的茯苓减产埋下了伏笔。

然而,减产不一定就意味着供应不足,任何一种中药材的供应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当年产新的量,另一个部分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库存。

笔者在2022年4月25日的《云南茯苓产地深度调查》一文中就指出:2022年的茯苓种植面积是较大的一年,将会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正是由于供大于求,2022年的茯苓价格一路走跌,其中的茯苓乱陀一度跌至近年的最低价10元,后来,国家放开疫情防控,疫情四处蔓延,茯苓需求大幅增长,以茯苓乱陀为代表的茯苓药材快速上涨,乱陀在短期内又强势反弹至15元左右,可是,这一期间被大量采购的茯苓并没有完全消化,随着疫情在短期内烟消云散,部分被采购的茯苓积压在了制药企业和饮片企业的仓库中,这才造成了2023年春节以来整个中药材市场大盘行情低迷、需求乏力的局面。再加上最近这波出于囤货需要的抢购风潮形成的库存,其数量不容小觑,尽管目前产地库存较为薄弱,但中间的市场库存和终端的生产企业的库存足可以满足未来三个多月的实际需求。

因此,在2023年预期的茯苓总产量已成定局的背景下,茯苓也难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当然,在产新前不排除再次出现震荡上扬的可能,因为以目前中国药材市场的复杂性,仅凭供求量就准确预判未来的行情走势实在显得过于肤浅,不过,大道至简,清楚地了解了供求状况,任你天灾人祸,行情走势的规律依然有迹可循。

关键词:

相关阅读